产品简介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当下,浙江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习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,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,持续推动“八八战略”走深走实,聚焦“三个再”“五个更”目标要求,持续开展基层党建争先攀高行动,推动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建强、全面过硬、全方位走在前列,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中作出国资国企新的更大贡献。
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,浙江大学纪检监察研究中心、浙江省委党校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、浙江员杂志集团组织并且开展的第六届“国企党建创新样本”活动启动征集以来,200余家国企党组织报送500多份案例。“反腐前沿”微信公众号进行择优展播。
第26期为大家推荐的清廉国企创新案例是: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——“红蓝效应”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
国贸智慧网谷创新产业园项目位于拱墅区智慧网谷小镇,总建筑面积216758.16平方米,工程总造价为8.15亿元,合同工期1080天。立足于省属国企合作的高政治站位,2022年4月,浙江三建国贸智慧网谷创新产业园项目联合党支部成立,共有党员5名,支部把“党建红·清风蓝”品牌作为重要抓手,确定将项目建设成“质量安全、资金安全、干部安全”的红廉工程,深入推动党建转型、廉洁提效、示范创新三大行动,走出了一条独具项目特色的高水平发展之路。
浙江三建国贸智慧网谷创新产业园项目联合党支部成立于2022年4月,支部把“党建红·清风蓝”品牌作为重要抓手,深入推动党建转型、廉洁提效、示范创新三大行动,把“红廉思想”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所有的环节,力争把该项目打造成“质量安全、资金安全、干部安全”的红廉示范样板工程。
浙江三建企业标识由红、蓝两色结合,分为上下两部分,喻示三建人用勤劳的双手托起希望的太阳。项目支部将党建工作、清廉建设融入企业文化,逐步形成“党建红·清风蓝”品牌。“党建红”就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,传承红色基因、筑牢红色堡垒、锻造红色铁军;“清风蓝”就是基层党组织落实监督责任,实现清明政治、营造清朗生态、打造清正干部,努力走出一条独具三建特色、党建引领、清廉护航的企业高水平发展之路。
项目支部严格落实“六有六强”的标准,选育了一支以一级建造师、教授级工程师为主的富有经验和干劲的项目管理团队,编制“123456”项目党建工作法,按照《党组织标准化操作指南》做到党建工作有组织、有制度、有教育、有活动、有场所、有标识,以红色温馨小屋为主阵地,设置“党员示范岗”、划分“党员责任田”,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。建立党建联建廉洁共建工作制度,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,围绕“党建+清廉”“线上+线下”的工作机制,强化党建红、清风蓝品牌阵地,规划红色温馨小屋、清风廉廊、智慧展厅三大区域。开通清风码、红色补给站,因地制宜设置党建示范、廉政体检、“步步生廉”台阶等功能区,组织“廉如月光”读书会、红廉脱口秀等系列课堂,以“主题教育空间+宣讲互动推广”的有机学习模式已覆盖50余场,打造出可看、可听、可复制的红廉新样板。
支部积极地推进理念创新、模式升级,组建廉政监督队伍,运行“智慧+清廉+无欠薪”数字化平台,完成收料复核1.7万吨、工资公示发放3737万;优化“4521”内控机制,对质量隐患、整改闭环等环节,开展全方位,多角度检查监督,推动数字赋能下的监督优势转化为看得到的清廉治理效能。运用“清风策”评估功能,由监督员进行全方位检查、研判、亮牌、整改,确保关键环节、过程监督到位,构建直观生动的清风评价体系,走出立体化、智慧化、精细化的红廉新路径。
支部打造“建设+监督+管理”的全方位“慧”课堂模式,建立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“60分钟制内循环”,开展安全廉政课堂38次。建立“志愿红+数字蓝”的“务”彩慧谷服务功能,与皋亭社区、九三学社签订联建协议,通过“五分钟志愿圈”“流动诊疗室”“哈比丁工地通”等党建带团建的方式,开展各类服务20余次,得到《浙江工人日报》专题报道。我们以精准务实的举措,坚持共建、共享、共治的红廉新风尚。
配强支部书记力量,强化党员组织生活锻炼,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、监督实效不明显等问题,推动把红廉建设融入慧谷项目生产经营全过程。以国贸慧谷项目为试点项目打造的“党建红·清风蓝”品牌,获全国工程建设企业党建工作优秀案例、浙江省建筑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案例,举办的全过程劳动技能竞赛获浙江、杭州建筑业杂志报道,支部获2023年度浙建集团“双强双好”示范党支部擂台赛二等奖、浙江三建“双强双好”示范党支部擂台赛一等奖,撰写的《智慧工地赋能项目监督》在《反腐败导刊》杂志得到报道。
通过党建联建联动周边质监站、社区、街道、派出所、医院等,协调桩基、土方等阶段生产、进度问题;建立网格管理制度,由党员对区块内工作实行分干包管,强化参建各方沟通联动,实现网格内循环,排查质量、安全风险隐患300余条、解决生产问题50余个,抢抓土方阶段工期90余天。借助工程师讲坛、安全廉政课堂、导师带徒等平台,打造出一支“技术精、质量优、作风实”的建筑工程队伍。
通过“建筑工人沟通日”“五分钟志愿圈”“流动诊疗室”等“务”彩志愿活动,积极搭建工人沟通平台,畅通意见渠道,强化服务保障,获《浙江工人日报》、杭+新闻点赞报道。开展全过程劳动技能竞赛5场,构建职工技能竞赛平台,开展技能培训课程,116名工人获得技能提升,推动建筑工人技能提升同项目建设同心同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