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简介
聚焦城市管理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,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按照住建部、省住建厅以及市城乡管理局关于全方面推进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的工作部署,积极探索、大胆实践,将“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”和“城市内涝安全预警监测系统”建设一体推进,形成了具有“太原特色”的城市管理模式,相关建设经验获得住建部充分肯定并跻身全国“第一方阵”。
在万柏林区广博街,有市民发现便道沟槽的盖板断裂,将问题反馈给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,道路管护单位一个小时后便设立围挡更换维修;数九寒天,河龙湾朝南小区41号楼饱受停水之困,市民向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求助,市供水集团实施工程人员立即登门,疏通融化受冻管道……市民参与管理,大幅度提升了城市管理力量,延伸了管理触角,不少城市问题实现“露头即治”甚至“防患于未然”,形成了“群众下单、城管接单”的服务模式。
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在设计时,便突出一个“大”字——将涉及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的所有专业部门全部接入平台,实现应接尽接,居民的相关诉求,均可通过平台协调解决。目前,太原城管指挥中心下辖的二级平台80家,三级平台422家,四级平台3155家,系统直接从业人员5329人,城市管理信息化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社区、乡村,搭建起全市最大的城市管理服务网络。平台监管范围面积达到了933平方公里,划分3.15万个城市单元网格;监管内容涵盖6大类108种城管事件、5大类159种城市部件、7大类22种城市服务事项。
不仅要“管”,而且要“评”。在《太原日报》,每月都会公布《太原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考核公告》,对包括各区(县、市)政府、市直部门、社会责任单位等77家二级平台单位“运管服”工作效能的考核评价,公示内容有应结案数、结案数、按期结案率、结案率、延期率、一次完成率、推诿案卷扣分、媒体督办扣分等,突出“数量考核、质量考核、效率考核”,接受社会监督,发挥了“以评促管”最大效能,形成“大考核”机制。
平台建设立足“实际”。太原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城市管理已有各类信息化资源,实现了平台的迭代升级,走出了一条“投资少、见效快、效果好”的新路:一是对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供热、供水、供气行业,建设市政公用行业服务的品质监管系统,与行业实时共享运行数据,设置预警阀值,发现隐患问题及时派遣处置。二是对接正在建设的智慧环卫系统,涵盖环卫设施管理、垃圾收运管理和考核评价功能;对接智慧照明系统,实现视频数据互联,获取城市照明设施运行效果。三是对信息化应用基本空白的市政道路、桥梁、排水管理行业,建设太原市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,集成泵站、池渠、雨污水、污水处理厂、排水户监管等9个子系统。通过资源整合、分类施策,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,在较短时间搭建起行业应用模块,平台运行覆盖面广,建设费用明显降低。
问题发现突出“实用”。整合12345热线转办、“太原微城管”小程序、数字城管微信公众号、媒体舆情监控等多种公众诉求渠道,建成“公众服务”子系统;另一方面依托城市管理网格员日常对责任网格的拉网式巡查采集,做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实时发现和有效处置,实现业务运行“一平台”。
服务市民注重“实效”。扩展增加了涉及居民生活的“城市管理服务事项”类型,涵盖了市政公用、公交客运、物业管理、园林绿地、房屋建筑、行政执法、城市规划等7个大类,将所有涉及居民生活的供水、供热、供气、供电、物业等城市管理问题全部纳入平台,统一受理派遣责任部门解决。其中,供水接入20个加压泵站、1个净水厂数据;供气接入10个场站、8个监测点的压力和温度数据;供热接入4家供热企业3155个换热站、7289个供热小室、1788个供热片区管网数据。解决了群众关心的“操心事”“烦心事”和“揪心事”。
完善平台应用体系,保障运行精准、到位。按照“一级监督,两级指挥”的城市运行管理模式,市级运管服平台实现了指挥协调、行业应用、公众服务、运行监测、数据交换等10个系统功能,通过平台可从不同维度对城市管理高发问题、问题高发区域及责任单位工作成效进行精准分析、调度和评价。作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重要的一个子系统,城市内涝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也在去年顺利搭建。用3个多月时间,在建成区范围内车辆下穿通道、低洼地段、人行下穿通道、缓洪池、排洪渠、雨污水泵站、污水处理厂、防洪泵车8大类场景660余处防汛点位,安装视频监控、水位传感、声光报警等物联感知设备,实时监测城市内涝情况。该系统涵盖所有涉汛人员共1500余名,当降雨发生时,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,只需登录上线,平台便可查看所有涉汛人员的到岗到位情况,并实时定位,可一键呼叫,实现在线监督功能。还可实时查看防汛泵车司机在岗在线状态和泵车作业实况,当需要调度时,可实现平台一键呼叫,为远程指挥一线防汛力量提供了技术抓手。市领导、市城乡管理局和各防汛单位负责人、以及二级平台通过“领导驾驶舱”或PC端,利用相应的权限关注相应监测点位的降雨量、积水量实时数据及现场实时视频,并根据事态发展及指挥权限,实时发布指令,确保做到汛情实时得到疏解。
规范数据资源目录,确保各类数据准确、安全。严格按照住建部有关城市运管服平台的规定要求,梳理编制城市基础数据、运行数据、管理数据、服务数据、综合评价数据等5大类数据。同时,注重安全体系建设,连续9年通过信息安全体系认证,确保数据运行高效安全。
整合挖掘数据资源,让数据“汇聚、畅通”。不断整合城市管理行业运行数据,我市建成了集数据管理、数据汇聚、数据交换、数据检索查询等为一体的城市管理数据服务支撑体系。目前,已汇聚城市管理有关数据约8亿余条,经营事物的规模覆盖市政公用、市容环卫、园林绿化等业务领域,实现了数据汇起来、通起来、用起来。以城市内涝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为例,系统自动生成的雨前快报、雨中快报、雨后快报,雨前快报可积水点位及预警级别,雨中快报可实时查看雨情、涝情、处置情况等,雨后快报可实现降雨全过程部署、指挥及抢险工作进行汛后总结分析,为各级领导提供汛情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,为今后考核评价、责任认定以及总结提高提供强力数据支持,做到总结快、依据足。2023年汛期共测雨情12次,预警并完成平台案件推送204件,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增强城市排水防涝处置能力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常态采集普查数据,让数据“鲜活、可用”。采用专题数据普查和常态化采集更新相结合的办法,连续14年开展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,让平台数据常用常新。目前,全市2900条(3400公里)道路逐年进行数据采集更新,划分了3.15万个单元网格、246个责任网格,标注了2507万个城市部件、5.9万个地理编码(兴趣点),形成了近200类城市管理专项图层。
建成数据交换枢纽,让数据“联通、共享”。在推进市级平台建设中,先期实现了平台数据与国家平台和市辖6区3县1市的联网;完成接入供热、供水、供气、排水、照明、环卫、道路、桥梁等行业数据;通过太原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,对接了综治、环保、园林等部门数据。
据统计,2023年全年,通过信息采集员巡查发现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办、媒体舆情监控、微信微博等渠道共受理各类城乡管理案件1755713件,自行处置案卷36473件,派遣二级平台案卷1282429件,应结案卷1281915件,处置办结1178592件,总体办结率91.94%,一批群众所思、所想、所急、所盼问题得到了解决。